重慶公益托管 孩子開心家長安心 今年暑假全市將開設上千個托管點,惠及9萬家庭
2025-07-22 06:22:23 來源: 新重慶-重慶日報

7月16日,渝中區大溪溝街道人和街社區,外賣員楊化將8歲的女兒送進社區會議室。看到女兒和會議室里其他十多個孩子很快熟絡起來,楊化轉身騎上電動車又去忙了。他說:“孩子放暑假了,家里沒人照看,交給社區的假期托管班,我們放心!”
假期公益托管是重慶2025年15件重點民生實事之一,已在城鄉多點開花。今年暑假,全市計劃開設公益托管點位1006個,覆蓋未成年人超9萬人。
公益托管班教些什么?有哪些孩子參與?效果如何?連日來,記者進行了探訪。
服務對象多為雙職工家庭子女
前不久,在江北區寸灘街道某企業上班的吳迪給即將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報了港城小學的暑期托管班,“這個托管班是共青團重慶市江北區委主辦,免費,設施全,安全有保障,我上班也更安心。”江北區新揚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副主任張雙妹介紹,托管班的主要服務對象是職工家庭,雙職工家庭的子女占大多數。
“有一些孩子來自附近重慶市設計院的雙職工家庭。”渝中區人和街社區工作人員陳鳳說,托管班由共青團重慶市委、共青團重慶市渝中區委、人和街社區舉辦,也是免費的。
而在高新區白市驛鎮松嶺社區托管班,外來人員子女比較多。“附近有個汽摩市場,有很多來重慶做生意的外地人,暑假到了,他們就將孩子送來托管班。”社區黨支部書記余平說。
在汽摩市場開五金店的吳海(化名)說,女兒在托管班有老師教知識,還有同學一起玩,不論是學習還是安全,都比孩子一個人在家里有保障,“以前沒去托管班,女兒只能整天在家看電視,現在她開心,我們也放心。”
特色課程讓孩子玩轉托管班
“無人機可以做什么?”“拍攝、農業生產、巡邏、送快遞……”7月14日,港城小學暑期托管三班,來自重慶藝才技師學院的志愿者余奉函正在上無人機課,近20名學生在臺下聽得津津有味。
隨后,課程進入實操環節。余奉函帶著孩子們剛來到戶外,11歲的睿睿就迫不及待地拿起遙控器。隨著無人機嗡嗡升起,他輕輕推桿,微調方向,操縱無人機來到地面的紅圈正上方,再緩緩下降。“成功!”看著無人機穩穩停在圈內,睿睿比了個勝利的姿勢。
同一時間,二班的孩子正在學習非遺扎染,一班的孩子則在上心理健康課。“當晚孩子回家后,一邊給我看她做的扎染作品,一邊教我制作方法。”二班學生家長王女士告訴記者,讓她意外的是,孩子還拿著扎染作品對她說:“人生就像這個扎染作品,每一個都不一樣,展開那一瞬間都會有各自的精彩。”
在松嶺社區的暑期托管班,高新區交巡警支隊勤務四大隊交警王海波受社區邀請,給班上近30名學生上了一堂交通安全宣傳課。“左臂向前平伸,掌心朝前;同時右臂和手掌平直向左前方擺動,掌心朝左,這是什么信號呀?”王海波一邊比畫,一邊提問。“是右轉彎信號!”孩子們紛紛舉手搶答。交通安全課后,來自重慶對外經貿學院的志愿者夏思宇又給孩子們上了“古老的象形符號”課程。“孩子們參與度都很高,聽得也很認真。”夏思宇說。
“我們還組織孩子們參觀消防救援站、公交車站和白市驛鎮歷史文化基地等。”松嶺社區工作人員黃星潁介紹,社區8月份還將舉行兒童集市,作為暑期托管的收尾活動。
7月10日,在渝中區人和街社區的暑期托管班,重慶工商大學的志愿者給孩子們送去一堂法語課。志愿者通過播放短視頻、組織情景對話等形式,把中秋節、端午節等習俗,以及嫦娥奔月等民間傳說作為教學素材。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里學習,不僅接觸了法語,還增添了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興趣。
記者走訪發現,多數暑期托管班在作業輔導、托管看護等公益性服務基礎上,還開設了各具特色的課程,涉及生活安全、文化、社交、心理、體能訓練、益智手工等多個方面。例如,奉節縣“橙心托”托管班開設了情緒繪畫課;北碚區“悅學課堂”上,大學生志愿者教授孩子們垃圾分類知識;大渡口區華庭社區托管班請志愿者為孩子們帶來生命教育的啟蒙。
師資安排、場地設置等亟待完善
政府主導、公益免費、課程豐富……記者發現,公益托管的確幫家長們解決了燃眉之急,深受家長歡迎。不過,有些方面還需進一步完善。
記者觀察到,不少托管點會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分班。例如,港城小學托管點設置了3個班:一班針對3—6歲孩子,二班面向6—9歲孩子,三班則接收9—12歲孩子,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設課程、采取不同的教學形式。
不過,并非所有托管點都有這樣的條件,一些社區托管班因為孩子人數有限等原因,只設了一個班,將年齡、喜好不同的孩子安排在一起統一管理學習,一些家長反映“不夠合理”。
托管班的名額也備受關注。由于條件有限,以及要保障學生安全等因素,托管班名額有一定限制,不少家長呼吁增加名額和班級,還有家長表示可以接受在合理范圍內繳納一定費用。
例如,目前江北區各鎮街基本都開設了暑期托管班,但存在區域供需不平衡的問題,人口較為集中的區域供不應求,位置稍偏的區域又存在資源浪費的情況。“這也是我們接下來要考慮解決的問題。”共青團重慶市江北區委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在午餐和午休安排上,不同托管班也存在差異。有些托管班每天有專門食堂供應午餐,不過需收取一定費用;有些托管班由于條件有限,無法提供餐食。以某社區為例,暑期托管班共8期,計劃接收近300名孩子,由于人員、設施等限制,家長需要接孩子回家吃午飯和午休,下午兩點再送來。一接一送,給不少家庭帶來困擾。
“如果有更豐富的師資就好了。”人和街社區相關負責人魚雪梅認為,目前托管班比較依賴志愿者和社區工作人員,急需專業人員提供指導。她建議托管班與高校合作建立師范生實踐基地,同時吸納退休教師組建專業師資庫。此外,還可通過入戶調研、線上問卷等方式,精準把握家長和孩子們的需求,聯合社會組織、高校等開發更多特色課程,豐富托管班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模式。
針對托管班的場地問題,重慶市青少年社會教育協會秘書長曾劍表示,目前很多托管點利用社區會議室、活動室等場地。“寒暑假期間,很多學校處于閑置狀態,大可充分利用起來。”他說,如果假期托管能整合公共文化館、科普館、圖書館、科技館等公益性場所,既能盤活資源,還能依托這些場地設置一些特色課程。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李周芳
責任編輯:鄧旻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