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園” 裝滿民生幸福 截至六月底,重慶“口袋公園”今年開工八十八個、建成六十四個
2025-07-21 06:15:26 來源: 重慶日報
開欄的話
“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彰顯方寸之美的“口袋公園”,解家長之憂的假期公益托管,暢通城市“毛細血管”的小巷公交……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都是重慶踐行“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理念的生動注腳。今日起,重慶日報推出“民生為大”專欄,聚焦今年重慶15件重點民生實事,書寫有溫度的“民生答卷”。敬請關注。
“今天下了雨,涼快些了,一起去逛公園。”7月20日下午2點,家住渝中區山城巷的劉玲敲開鄰居家門,相約到附近的山城巷生態游園散步。這是渝中區今年4月才建成的“口袋公園”。
“口袋公園”是指向公眾開放,規模較小,形狀多樣,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園綠化活動場地,包括小游園、小微綠地等。《重慶市2025年重點民生實事工作目標任務》提到,今年計劃新增建設100個“口袋公園”和10個體育公園。這是繼2023年市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目標后,連續3年將“口袋公園”建設納入重點民生實事。
半年時間過去,建設進度如何,“公園就在家門口”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記者進行了探訪。
“留、梳、增”打造全齡樂園
占地面積不大,該有的設備卻一應俱全。渝中區山城巷生態游園分成不同區域:羽毛球場、乒乓球臺等鍛煉區,蹺蹺板、滑梯、秋千等兒童活動游樂區……不同年齡的群體都能在公園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娛樂休閑方式。
在游園一側的步道上,記者看到長達89米的“城市記憶文化墻體”。墻面放置山城巷新舊照片、渝中區網紅景點照片等內容,向游客市民講述山城巷的“前世今生”。
“改造前這里功能較單一,主要是作為附近居民出行借道的坡地。原來植被比較雜亂、設施陳舊且缺乏休憩娛樂場所。”渝中區綠化管理維護處工程股副股長儲玫告訴記者,渝中區以老舊小區公共空間改造為切入點,把這里打造成了小而精的“口袋公園”。
“項目保留原有高大喬木,清除地表長勢雜亂的植物,對現狀喬木梳枝、修剪,新增美人梅、櫻花、繡球等花喬、開花灌木,豐富植被景觀層次。”儲玫說。
市城市管理局公園管理處處長王皓敏介紹,類似山城巷生態游園的“口袋公園”通過“留、梳、增”保留原有植被、梳理雜亂空間、增補功能設施等舉措,讓市民群眾推門見綠、移步入園、轉角見美的愿景成為現實。
體育公園成市民運動新去處
最近一到晚上,兩江新區山地運動公園就特別熱鬧。氣溫降下去后,居民們在這打羽毛球、籃球、乒乓球,還有很多年輕人在這里攀巖、玩輪滑。原來場地內高差近70米的大邊坡被改造成了綠境攀巖項目,設有3個登山入口,根據攀爬難度的不同,分別適宜10—40歲、10—50歲、10—60歲的人群,吸引眾多攀巖愛好者前來挑戰。
20日下午,在重慶高新區鳳棲湖體育公園,趁著下雨降溫的涼爽天氣,不少人已經在這揮灑汗水。左右閃躲,假動作一晃,一個急停閃出空當,張云果斷在罰球線位置躍身一投,籃球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拋物線,正中籃筐。
“本來鳳棲湖公園就很漂亮,現在又增設了好多體育場地和設施。”張云告訴記者,每周都會跟同事約在一起到公園打球,這里場地大,環境好。“最關鍵是近,跨條馬路就到了。”在金鳳實驗室上班的張云一提到鳳棲湖體育公園新增的運動設施就贊不絕口。

體育公園是以體育健身為重要元素的綠色公共空間,提供了專業運動場館之外的選擇,大部分免費或者低收費向市民開放。今年我市計劃建設13個體育公園,其中江津區臨港產業城體育公園一期、巫溪縣夏布坪體育公園、巫溪縣運動公園等已于今年4月完工并投入使用。
“一園一特色”打造多元活動場所
“看!火車又來了……”“這是和諧號動車,有8節車廂,快要從山洞里鉆出來了!”除了有完善的休閑設施,兩江新區木桃路社區公園還融合鐵路軌道與公園景觀,每隔幾分鐘就有彩色列車呼嘯而過。市民坐在綠化帶高處的木質椅上,既能曬太陽,又能近距離觀賞火車穿行。
在江北區石馬河街道的來鹿寺“口袋公園”,一塊塊展板告訴游客這里的“前世今生”——明朝重臣蹇義曾在這里生活。往里走,清風廊、紅色黨史人物宣傳欄映入眼簾,寫有格言警句的展板提醒著人們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堅守廉潔底線。
“我們還積極探索‘公園+’多功能疊加的創新實踐,讓公園跳出‘幾棵樹、幾塊草坪、幾張凳子’的刻板設計,充分拓展‘口袋公園’的功能。”王皓敏表示,“一園一特色”的形態賦予城市公共空間更多元的價值。
按照市政府重點民生實事工作要求,在指導各區縣(自治縣)開展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市城市管理局印發《2025年重慶市“口袋公園”建設實施方案》,要求按照“科學規劃,因地制宜;便民親民,綠色生態;務實節儉,共建共享”的原則,結合實施城市更新和打造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建設“口袋公園”,優化城市綠色空間布局,提升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同時充分考慮服務群眾需求,倡導使用節能、節水的材料、技術和工藝,落實全齡友好城市建設要求,打造多元活動場所。
截至6月底,全市今年開工建設“口袋公園”88個,目前已建成64個,服務周邊群眾114萬人。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崔曜
責任編輯:鄧旻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