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歌樂山下的第77個春天
2025-04-03 17:01:01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四月的歌樂山,松柏蒼翠,晨霧未散。
清晨,烈士陵園的石階上已綴滿露水,像撒落一地的淚珠。烈士群雕默然矗立,像一簇凝固的火焰。
4月3日10點,2025年重慶市社會各界“賡續·2025·清明祭英烈”集中祭掃活動在歌樂山烈士陵園舉行。
92歲的劉明慈與弟弟、妹妹、侄兒早早地來到烈士陵園。扶著漢白玉欄桿拾級而上,一步,兩步……劉明慈數不清爬過多少次臺階,只記得每次來,那些被露水浸透的往事便漫上來。
父親是開縣(今開州區)臨東鄉人,194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利用教書先生的身份,在鄉里傳播革命道理,積極發展黨的組織。同年4月,在王家坡小學被敵人逮捕。1949年11月27日在渣滓洞遇害,犧牲時只有42歲。
劉明慈記得,父親走的時候,也是一個4月,那時自己只有15歲,一晃,已經過去77年了。
如今,父親與他的獄友們安葬在歌樂山腳下,而她,也離開開州老家,住在了歌樂山。她說,每當風聲掠過松枝的沙響,她恍惚聽見父親溫柔的叮嚀。
清明節祭掃,每年這個時節,劉明慈總是會起得比平時更早一些,早點與從老家開州來的弟弟妹妹匯合,一起去父親墓前獻一束花。

歌樂山下,烈士墓前廣場上,黃白菊花組成的“祭”字莊嚴肅穆,8個由紅白花朵組成的花籃整齊排列,簇擁著“一一·二七死難烈士之墓”墓碑,滿含無盡哀思。
烈士家屬的隊伍里,劉明慈一家很特別,他們每個人身上都背著大包小包,“昨晚剛從開州上來,里邊是洗漱用品,下午就要趕回去了。”
89歲的劉明志老人拄著拐杖,走起路來有些蹣跚,也許是舟車勞頓,他看起來更加疲憊。但即便如此,這樣的祭掃活動他從沒有缺席過。

從開州到歌樂山近300公里,那是血脈里的歸途,是跨越時空的追思。
今年,劉明志與姐姐劉明慈、妹妹劉明元和小兒子劉劍鋒一起來祭掃,“受到爺爺的影響,家里的小輩有很多都選擇了當教師,我也入伍十幾年,就是想為國家做點什么。”此時,劉劍鋒忽然讀懂了自己軍裝上的徽章——那些凝固在1949年的心跳,正在新時代的春風里重新搏動。
照片墻前,劉明志拄著拐杖俯下身,渾濁的眼睛早已噙滿淚水,手指細細描摹碑上照片里父親永遠年輕的面龐。那個總在油燈下教他寫下“明志”二字的父親,永遠定格在了1949年的深秋。

也許在這一刻,這些耄耋之年的老人才能暢快地哭,是啊,在父輩眼里,他們還是那群十來歲的孩子。
劉明慈和劉明志把額頭輕輕抵在冰冷的石碑上,風掠過姐弟倆銀白的發梢,陵園里的黃菊正在晨光中舒展花瓣。
晨霧散盡,這漫山遍野的生機里,藏著七十七年未曾褪色的思念。
第1眼TV-華龍網 曹妤/文 首席記者 馮珊/審核
責任編輯: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