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就看到陳奕迅了” 歌迷花1980元買到演唱會“柱子”票,平臺回應
2025-04-03 07:36:08 來源: 封面新聞
在經過長達9個月的延期后,歌迷們終于等到了陳奕迅重慶演唱會,但不少人卻因此有了糟心事。4月2日,歌迷金先生告訴封面新聞記者,自己花了1980元買的看臺票,到演唱會現場發現座位在舞臺側面,而視線剛好被一面玻璃和中間的柱子遮擋,體驗感非常不好。

記者在一個維權群里看到,不少歌迷都盲開到了視線遮擋位置,有類似“玻璃遮擋票”“提詞器遮擋票”。買到“墻邊票”的歌迷小唐稱:“看個演唱會跟小偷一樣”,于是整場只能坐在過道上。在此次演唱會中,還有歌迷稱原本被保留的位置,到現場發現居然被換了,找工作人員處理均未被解決。
近年來,歌迷看演唱會買到“柱子票”事件不是個例,反而屢次發生。如何界定視線遮擋位?遮擋位又是否該被售賣?記者多次撥打演唱會主辦方上海觀渼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電話,對方始終未接聽。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財經評論員孟博表示:“演出主辦方應當加強售票信息透明度、公開度,證據是維權的關鍵,建議消費者注意留存相關證據。”
1980元看臺票看不到歌手
多名歌迷因買到視線遮擋票維權
3月28日晚,陳奕迅在重慶開唱,華熙live·魚洞場館迎來了數萬名歌迷。
滿懷期待的金先生進入場館等待,但當他找到自己的座位后心卻涼了一半。“位置在1980元檔位最后一排就算了,主要在一個角落里,旁邊的過道還有一排玻璃,玻璃上的柱子剛好把我的視線擋住。”金先生稱自己要想看到歌手,需要一直切換角度,玻璃隔音也很明顯,因為不會遮擋后面歌迷的視線,于是金先生大部分時候是站起來的,他稱自己花1980元買了個站票。
“這是我第十次看Fear And Dreams主題巡回演唱會了,卻是在自己家鄉體驗最不好的一次,這種視線遮擋位置是不應該拿出來賣的。”金先生稱在現場沒有找到工作人員解決,而票星球客服給他的回應是:“位置沒有問題,是主辦方報的。”
同樣買了首場演唱會門票的小唐,花980元買到了“墻邊票”。“上面有空中看臺遮擋,旁邊是一堵墻,只能在一個縫隙里看舞臺,感覺自己像小偷一樣看偶像唱歌。”小唐說。
無奈之下,小唐希望現場工作人員能幫忙處理。“但是工作人員互相推諉,看我執著就說票賣完了,如果接受不了就退票出去。”小唐稱自己期待了這么久的演唱會是不會退票的,于是只有全程坐在旁邊過道,時刻還怕被保安催趕。
有歌迷發現保留座位被換到遮擋位
票務方:位置都是現場勘查過的
據了解,此次陳奕迅重慶演唱會本應在去年6月舉辦,但因特殊情況推遲到了今年3月。主辦方也在當時發出公告稱,演唱會再次舉辦時,保留訂單的會提供原座位入座,于是一些歌迷并未退票。
但事實上,不少歌迷發現,在臨近演唱會時原本要保留的位置卻被換了,其中不少人被換到了視線遮擋區。歌迷Elly說:“去年出票的時候覺得位置不錯就沒有退票,一直以為給我保留了位置,但到演唱會現場把票打印出來發現,13排變成了10排,但大麥App訂單上顯示的仍然是13排,10排前面剛好有玻璃遮擋。”
針對被換位置和視線遮擋的情況,記者多次嘗試聯系上海觀渼文化,其電話均未接聽。大麥相關工作人員回復記者稱,后面都有發公告和短信提醒歌迷。“換位置是因為原座位可能有些比較靠后的,如果說后買的客戶安排到他前面,他心理上面也會有一些不舒服,所以給一些客戶往前面去安排了。”不過不少歌迷稱,在其他票務平臺購買的票,都沒有收到類似提醒和確認。
記者提供Elly的位置圖給該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核實沒有視線遮擋。“這邊所有的位置都是現場勘查過的,看是否有視線遮擋,確定沒有的情況下我們才會售賣,玻璃不存在視線遮擋。”該工作人員說。
“柱子票”事件屢次發生
律師建議消費者注意留存相關證據
早在2023年,梁靜茹演唱會“柱子票”事件就鬧得沸沸揚揚,此后包括鳳凰傳奇等演唱會都有類似事件發生。
有業內人士認為,重慶華熙live開了許多場演唱會了,但這個場館更適合四面看臺。“一般來說歌迷開到視線遮擋位置是可以找工作人員換的,主辦方也會有相應的應急預案。一些特別遮擋的位置,也不應該售賣,或者要明顯標注打折售賣。”
在維權群里,記者看到有不少歌迷遇到此類情況,其中還有花2580元買的看臺票前也有玻璃遮擋,歌迷稱:“要看清楚舞臺還要提前把玻璃擦干凈”。周末還有三場演唱會將要舉行,不少歌迷看到不良視角分享從而產生擔憂。目前,多數座位被換和買到遮擋視線位置的歌迷訴求都未能得到解決。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財經評論員孟博表示,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主選擇權受法律保護。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
“演出主辦方應當加強售票信息透明度、公開度,提高服務質量,保障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此外,證據是維權的關鍵,建議消費者注意留存相關證據,發生消費糾紛時,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依法維權。”孟博說。
封面新聞丨記者朱珠
責任編輯:譚周